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丹增嘉措活佛:探索梦的奥秘(一)

    ,再由观音菩萨变回文殊菩萨。另外,从起初的一尊文殊菩萨到变化成无数尊文殊菩萨,再从无数尊文殊菩萨合为自身一尊文殊菩萨,也就是由一变多,由多变一。  依照这种修法,经过反复习用,修到一定层次,就可以...修生起次第来加以遣除,但没有多大作用。我只好观察心,寻找恐惧的来源,凝视而住。这时,眼前出现一束皎洁之光,就象射进窗棂的月光一样……我想这肯定是白光现象。我觉得自己已经死了,感到更加害怕,万不得已...

    丹增嘉措活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943040.html
  • 念佛三昧摸象记——解行法要

    不增不减,无有差别。  反念念,反观。  此二句是念佛人从有相念佛,入无相念佛之关键,然而一般念佛人并不了解,甚是可惜。  莲池大师于弥陀经疏钞云:“今念佛人,初以耳识闻彼佛名(第一阶段:称佛...念佛三昧摸象记”,初读觉得十分亲切,再细读文钞中所述“若论其法……返念念,返观,即念即,即即念…”赫然发现,该内容即是大使在文钞中所谓:“反念念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之方法,亦即是末学与同修们走过...

    许大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743800.html
  • 探索梦的奥秘(1)

    北方,身体姿态当依狮子卧式:即身体右卧,右手侧放头下,左手平伸身上(有些特殊情况,例如,经常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嗜睡者,可采用坐睡方式)。然后,头顶前方,根本上师金刚跏趺坐,将自己头部放于上师腿上...水平。  为了提高改变梦境的能力,我们可以应用“交替变化法”。例如:将自己先变化成文殊菩萨的形象,随之又由文殊菩萨变成观音菩萨的形象,再由观音菩萨变回文殊菩萨。另外,从起初的一尊文殊菩萨到变化成...

    丹增嘉措活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344663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上)

      12. 石璧云天自在,  潭华水月见如来。  这是台北市中正区水源里的宝藏岩联。  从石璧潭中映照出高远的云天中,可内自在无碍的本心,那是观音佛祖无论是利或利人,都能得到大自在的境界啊!就是...了,如身游太虚中,安心自在。  20. 西方贝叶演真经,如问如来,总不出戒、定、慧,三条法要;  东海莲花生妙相,自在,也只消闻、思、修,一味圆通。  这是普绫题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嘛尼寺观音堂联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244730.html
  • 净土法门实似论

    往生之处(见《秘藏记》等),摄引凡夫众生、恶业众生往生之最极秘密、最大方便,反为密乘所少谈。   密法与净土,也有所不同,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密法修持为佛,净土则投归他佛。诺那活佛说:“...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”,自性弥陀,岂存能所他。且如多数学人,见地未真开,为佛,有增益我慢、障碍往生之弊,投归他佛,则能淡化我执,利于往生。若真能全体归于他佛时,他即是。二是密法修持,除仰仗佛菩萨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4245101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3)

    ——形相虽然可见去无实体。她的身体(译注:因仍保持故,故实为自己的身体)内有中脉,中空笔直如水树,外蓝里红,透明如彩绘玻璃,长如一支竹箭,向上开口在顶轮,向下则在海底轮闭合;中脉在心轮处有一连...无量心  无量如母虚空众 愿得安乐及乐因  远离痛苦及苦因 不与无苦之乐离  常住平等无念瞋  (念三遍)  观想  凡夫身 吾等顶上宝狮座  莲华月轮上端坐 无与匹敌之尊者(注:指吉天颂恭尊者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7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二)

    相互作用、相互斗争、相互转化。五蕴各蕴的虚实共轭性指五蕴——物质身体、感觉感受/情感情绪、思维思想、行为活动、意识生灭——从各蕴、、差异的角度看,具有实在性与虚幻性的相互依存、相互对立、相互渗透、相互...、感觉感受/情感情绪、思维思想、行为活动、意识生灭——从整体、旁观、本质的角度看,具有空性。五蕴各蕴皆空是指五蕴——物质身体、感觉感受/情感情绪、思维思想、行为活动、意识生灭——从各蕴、、自性的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849929.html
  • 僧睿对空有二说之会通

    如爪甲大,慎莫移想,如是观额,令心安住,不生诸想,唯想额上,然后头骨、见头骨白如颇梨色......”[注19]  第三则是  “复当更教系念住意左脚大指上,令谛观脚大指节,起膨胀想,见膨胀已,起烂...,亦如变化,于此即见一切身内及与身外空无所有,如鸟飞空,无所依止,心超三界,观诸世间须弥巨海,皆不久停,亦如幻化,己身,不见身相,使作是  页79  念,世界无常,三界不安,一切都空,何处有身.....

    涂艳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050144.html
  • 法藏碎金(2)

    中,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到已,即见阿弥陀佛、文殊师利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自在菩萨、弥勒菩萨等,此诸菩萨,色相端严,功德具足,所共围绕。其人见生莲华中,蒙佛授记。得授记已,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,普...师。(集会品第一)   善男子:为二事故,发菩提心。……一者无量世中受大苦恼,不得利益。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,悉皆不能度脱我身,我当度。……复有二事:一者为求菩提之道,受大苦恼。二者为得无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253935.html
  •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

    佛法要领》)  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云:“汝等凡夫不心,是故漂流生死海中;诸佛菩萨能观心故,度生死海到于彼岸。”“三界之中,以心为主,能观心者,究竟解脱;不能观者,永处缠缚。”佛赞叹道:“此法名...识心见佛,是心是佛,是佛是心,念念佛心,佛心念佛。……心,知佛在内,不向外寻,即心即佛,即佛即心。”   五祖弘忍大师曰:“唯有一乘法,一乘者一心是”,“但守一心,即心真如门。”   六祖大师《坛经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656523.html